水处理行业分析
一、水处理行业介绍
1、水资源概况从我国用水情况来看,根据统计局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8 年我国用水总量为5,910.0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2.0%,工业用水占23.6%,生活用水占12.3%。2008 年我国城市用水总量为500.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228.2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为177.7亿立方米。从历年城市供水量看,供水总量平稳增长,生产用水持续下降,生活用水呈现上涨态势,1996 年至2008 年生活用水平均年增长率为2.6%,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也由1980 年的81%提高到2008 年的94.7%。随着我国供水量的稳步增加,全国污水排放量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1998 年至2008 年期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200 亿吨,增长到241.7 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9%;生活污水排放量由195.0 亿吨,增长到330.0 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5.4%。1998年至2008年中国污水排放情况;
为了控制污水排放量,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近几年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污水处理事业。根据建设部《2007 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到2007 年底,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厂883 座,污水处理率由2000 年的34%提高到62.8%,并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和管理机制,其中有135 个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或接近70%。“十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增长了近3 倍,但截至2007 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仅为49.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2、水处理行业介绍;
水处理是为了使水质满足特定环境及回用的用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水质进行治理,去除或增加水中简单讲,水处理便是为了使水质满足特定环境及回用的用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水质进行治理,去除或增加水中某些对生产、生活及环境不需要或需要物质的全过程。水处理领域涉及的范围分为自来水的生产及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其他水处理、利用与分配等三大类。 从水处理行业的实际运行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循环水系统治理、水资源综合治理和自来水供应及其他特种水处理三个类别。循环水系统治理行业主要包括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处理、冷冻循环水处理、采暖水处理,集中供暖循环水处理,工业冷却、冷冻循环水处理几个细分市场的设备生产和销售。水资源综合治理行业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景观环境水体治理、雨洪利用、城市污废水综合利用、普通生产污废水综合利用几个细分市场。自来水供应及其他主要是由自来水供应及其他水处理行业构成。2008年我国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其中循环水系统治理行业为77.0亿元,水资源综合治理行业为453.4亿元,其余部分总计达到469.6亿元。这表明我国水处理市场规模巨大,构成上则是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行业与自来水供应及其他各占半壁江山。
二、行业监管架构
1、行业管理机构
水务的建设和发展是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中央和地方政府历来对此高度重视。城市供排水行业涉及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质量监督、公共卫生等不同领域,在诸多方面均须接受中央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目前我国城市供排水行业涉及的主要监管部门包括:中央及地方发改委、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中央及地方环保局、中央及地方建设部门、中央及地方水利部门、地方物价局、地方市政管理部门、地方卫生局、地方质监局、地方安全监察机构等。
2、行业监管法律与法规
(1)资质管理方面:《城市供水管理条例》(国务院158 号令)、《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26 号令)、《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建字[1994]第330 号)、《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环保总局第10 号令)、《重庆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渝环发[2001]559 号)等。
(2)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第53 号令)、《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等。
(3)项目建设标准管理:《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94]574)、《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94]57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 号)等。
(4)产品和服务价格管理方面:《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计委计价格[1998]1810 号)、《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计委、财政部、环保总局、经贸委令第31 号)、《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渝府令[1998]42 号)等。
三、我国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2005年中国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行业市场规模为315.2亿元,到2008
年达到530.4亿元,增长速度持续提升,目前已经接近20%。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双重需求因素拉动的必然结果:一是政策控制下的刚性需求,这主要表现在鼓励推动水污染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实施、重视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缺水地区饮水问题等政策引致的需求;二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内在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改造升级、房地产开发中的中社区建设、人民 对生活环境要求提升导致的公园绿地建设等几方面引致的水处理需求。类需求主要是促进了循环水市场、中小规模的工业污水处理市场发展,第二类则是促进了雨水、景观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发展。2008年11月后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减速,水处理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有所减缓。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我国开始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经济,2008年,中央安排了110亿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厂建设等。2009年,中央预计安排200余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工作。2009年初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鼓励资源再利用。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利于防止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经济危机因素的太大影响,预计GDP增速依然可以保持在7%以上,城市化速度将继续加快。2009年建设部统计显示,全国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3805万人,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按照目前42%尚无污水处理能力的城市比例匡算,我国还有277个城市涉及1.4亿人口总计16.8万平方公里需要建设各类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设施,这部分市场规模保守估计每年约384亿元。按照20%的释放比例计算,每年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市场的新增需求规模可达77亿元;原有城市及其他地域新增需求规模保守估计可达10亿元。可以预计见,未来每年循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市场新增需求规模可达87亿元左右,与2008年的530.4亿元规模相比增长速度达到16.4%。以此为增长速度作为预测基准(低于当前增速水平)对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进行了粗略估算,预计2009年循 环水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综合治理市场规模可达617.4亿元,到2013年则增长至1133.4亿元。
行业**者的机遇。
4、我国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进程加快。1999年,原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了水处理设施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进程;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城市给排水项目、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水处理运营商,以BOT、TOT等形式进行建设运营;此外,大型工业企业在新建或改建厂区时,通常采用EPC模式,将配套的水处理工程项目总体外包给专业水处理技术服务商,达到创新设计、缩短工期、降低投资的目的。
七、BOT、TOT模式简介;
BOT模式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基础性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又称为“特许权融资方式”,具有民营化、全额投资、特许期和垄断经营的四个基本特征。其涵义是:或地方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将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一般为国际财团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无偿移交签约方的政府部门。实质上融资方式是指私营机构含国外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是政府与承包商合作经营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特殊运作模式。TOT模式是是BOT融资方式的新发展。它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 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BOT、TOT投资模式通过使基础设施商业化和私营化,不仅可以用将来的按政策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来发挥现实的环境效益,变以前的一次集中支付为分期支付,可以进一步减轻财政压力,可以使因财政原因而搁置的污水处理项目迅速的得到建设和运营,有效地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满足全社会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可以从国际、国内乃至民间多渠道融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放大,而且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项目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都会有较明显的提高。以BOT、TOT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重要选择之一,为了促进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我国政府对以BOT、TOT模式投资城市污水项目建设将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2004年)、《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建设部,2002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2004年)、《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建设部,2005年)等一系列文件先后出台,推进了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进程。许多省(市、自治区)出台推动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 的政策,江苏等12个省(市、自治区)颁发了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具体意见;福建等5个省出台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指导性文件。在特许经营政策方面,北京、深圳和新疆已经开始实施本地区的特许经营条例;贵州等10个省市发布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天津等7个省(市、自治区)制定特许经营等有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市场化进程。
八、主要竞争对手的简要情况;
1、国内水处理企业;
(1)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该公司从1995年开始从事高纯水设施的工程设计与安装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在纯水与超纯水制备、海水淡化、废水深度处理及饮用水处理等领域拥有**技术和众多业绩的工程公司。2006年7月,该公司被美国陶氏化学并购,成为该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北京、上海、济南、广州、西安、成都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业务包括水务投资运营、水务工程建设管理、核心产品开发与制造。
(2)清华同方水务工程公司
该公司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主要从事水处理设备的生产、销售及安装调试,核心技术包括高效过滤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安全消毒技术、工艺控制技术等。目前,该公司水处理业务主要为优质饮用水净化、城市给水及自来水厂改造、生活 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集成、工程总包等。
2、国外水处理企业;
(1)通用电气(GE)全球*为知名的水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从事的水处理业务主要包括缓解缺水压力(脱盐和水再利用)、移动式供水解决方案、水回收、冷却水解决方案、锅炉水解决方案、石油化工工艺解决方案等,研发能力强,产品类别齐全且质量稳定。
(2)西门子(Siemens)该公司是**上更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其全部业务都已进入中国并活跃在中国的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信息与通讯、照明以及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中。
2004年,西门子(Siemens)正式完成对北美市政及工业水处理产品及服务的市场——US Filter(美净集团)的收购,从而可以供应全系列的水处理产品和技术,成为了国际**的水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
(3)纳尔科(Nalco)该公司为全球**的水处理和工艺过程处理的化学品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污水处理药剂的提供及技术服务,产品应用的行业范围广泛,在全球拥有较大的客户群体,产品的竞争能力较强。该公司中国总部位于苏州**区,先后在苏州和南京建成两个独资工厂,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2个城市均设有办事处。(4)陶式化学(Dow)该公司是一家以科技为主,位居**化学工业界第二名的跨国化 工公司(美国杜邦公司居位),在**50多个和地区建有工厂,主要研制及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塑料及农化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净化、造纸、药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目前,该公司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台北设用
5个办事处,在宁波、张家港、南通、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建有10个生产基地。在水处理化学品和设备方面,尤其是膜系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5)ITT工业集团该公司是泵产品和流体处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流体技术是其水处理业务的核心技术,主要品牌包括Sanitaire,Flygt,Goulds,Lowara,Bell&Gossett以及工程处理解决方案等。在纯水、高纯水处理系统技术和工程设备,市政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技术和工程设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