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处理是净水工艺中的关键环节.斜管沉淀池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出水水质随着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实施水质标准越来越高.水质指标由原来实施的GB5749-85的35项增加到106项.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浊度必须低于1NTU。考虑配水管网,二次供水、意外事故等不利因素对水质的影响.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控制标准也越来越严.而斜管沉淀池负担着原水中80%-90%的悬浮物、胶体的去除任务。因此.沉淀池的稳定运行是水厂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在水厂的日常管理中.应将沉后水浊度作为生产控制指标.以加强水质的过程控制。基于此.必须对斜管沉淀池进行系统改造。 (1)改进混合基本结构。改造后的管道混合器采用异径渐缩管形式.满负荷运行时.流速急剧变化.抽吸成局部负压.使加入的混凝剂在很短的时间内与水充分混合混合时间不超过20s. (2)反应池的改进结构。反应池为网格絮凝池.水流通过网格时相继收缩,扩大,确保颗粒物通过速度梯度的变化充分接触、碰撞,凝聚.形成大而密实的矾花。反应后的水以0.096m/s的速度流入缓冲区.再以更缓慢的速度通过穿孔花墙沿池宽边方向均匀入斜管沉淀池.底部增设了长为3.6m管径100mm穿孔排泥管.排泥孔交叉排列,孔径为30mm.并在排泥管出水一端接通高压水.当排泥孔堵塞时用水反冲,缓冲区采用固定的虹吸管排泥.由中控室通过电磁阀控制快开排泥阀的开关。
(3)利用SCD控制投药。SCD(流动电流检测器)是直接测量混凝剂投加效果及调节混凝剂投加量的在线仪表.可以从检测出的流动电流值与设计给定值相比知道混凝剂投加量的多或少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从而调整投药装置的运行工况.改变混凝剂的投加量.取得理想的混凝效果。
(4)斜管沉淀池的改进。沉淀池有效平面为11mx19.5m.有效水深为4.3m.沉淀池布水区高1.8m,清水区高1.1m,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为33min.在斜管内的停留时间为7min,在清水区均匀设置10条不锈钢指形槽收集沉淀出水,保持集水孔中心标高与原方孔相同且在一同水平面上,使出水自由均衡。 采用自动控制的虹吸式机械吸泥机.使排泥车在两端的运行速度减慢,延长停在两端的时间,尽量使排泥充分。当进水浊度较大时.在机械排泥的同时打开沉淀池的排空阀以排放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水。在斜管沉淀池内相关部位设置泥位测定装置.加强监控,在排泥盲区增设小型排泥设备如潜污泵适时排泥;并定期清除斜管表面的积泥。 经过运行表明.改造后的水厂达到了设计要求.水厂的出水水质合格率达99.9%以上.经斜管沉淀池沉后水浊度不超过3NTU,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